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广东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创新生态活跃 加速成果从“纸上”到“地上”

时间 : 2023-01-10 10:00:10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打印】 【字体:

  区域创新能力连续5年领跑全国;重大科学装置在大湾区密集布局;高新技术企业数超过6万家;发明专利有效量接近44万件;新增7位两院院士……广东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正加速成形。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研发、产业、金融、人才等各环节相互支撑。日前,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调研发现,广东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重大基础设施落地、实验室体系组建、人才培养、金融支撑等创新生态链上节点存在诸多探索,亮点日益“串珠成链”,助推创新链和产业链进一步融合。随着优势的进一步发挥,广东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攻关▷▷

  “软”“硬”结合 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发动机专为混动系统开发,实验室最高热效率达到44.14%,刷新中国品牌发动机最高热效率认证纪录。”面对“中国心”2022年度十佳发动机及混动系统评选专家团的专家,广汽研究院动力总成中心发动机系统研发部副部长占文锋自信地介绍技术亮点。

  随着评选获奖名单张榜,广汽集团2.0ATK+GMC 2.0钜浪混动系统夺得该评选的“十佳发动机及混动系统”称号。

  这得益于广汽集团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针对相关科研攻关任务,广汽研究院凝练悬赏标的,征集揭榜方,并对揭榜项目组织评审,择优予以经费支持。该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有助于攻克广汽研究院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提升原创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随着科技创新工作步入“深水区”,需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专家学者认为,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应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和成果转化效率。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汪云兴认为,以科研体制创新为核心内容的科技“软环境”营造是促进区域科技发展的核心动力,“除了在大装置、大平台、大团队、大学等‘硬条件’方面发力外,更为关键的是能够促进这些创新要素高效发挥作用的‘科研体制机制’供给”。

  围绕破解制约创新的短板和体制机制障碍,广东已陆续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自主创新促进条例》《关于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实施方案》和“科创12条”等,推动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与此同时,“揭榜挂帅”“赛马制”“军令状”等技术攻关组织模式,形成试点经验并积极推广。风华高科、格力电器、佛山众陶联、凯立新材料、优必选科技等诸多企业都在线发布技术需求,或成为“揭榜英雄”,“揭榜挂帅”等技术攻关组织模式消除了技术需求方与供给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软环境”在不断优化的同时,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代表的“硬设施”供给,也让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生态更成熟。

  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江门中微子实验站项目等进展顺利,在构建实验室体系方面,广东已初步构建起以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为引领的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

  针对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第一环,广东发布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公开征求意见稿,在多个重点领域加强布局——将1/3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支持建设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加快推进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建设、开展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建设……

  从“软环境”到“硬设施”、从大科学装置到实验室体系,广东正打造原始创新的策源地,有力支撑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转化▷▷

  科技引领 创新成果加速到“车间”

  在中山翠亨新区,中科富海生产车间内的超低温工程技术设备闪烁着冷峻的金属光泽。这个车间生产的超低温大型装备,可以满足国家大科学工程、战略氦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绿色氢能产业发展需求。“中科院理化所4代科学家以60年的时间凝聚成‘超低温技术’的结晶,我们负责带大这个婴孩。”中科富海董事长朱诚表示。

  朱诚这样解释选择落地翠亨新区的原因:“广东是科技创新的沃土,具有市场化程度高、信息交流快、人才拼劲足、交通运输便捷的特点,更重要的是相关的产业配套很容易在珠三角周边实现。”

  在科技创新议题中,原始创新是“从0到1”,科技成果转化是“从1到10”,科技成果产业化是“从10到100”。汪云兴认为,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服务市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支撑国家产业和经济发展。只有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全方位对接,才能真正发挥科技的引领支撑作用。

  广东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可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到印证。2022年12月29日,位于埃安的锐湃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动工。至此,埃安顺利打通了包括上游原材料、研发、制造、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在内的能源生态产业链布局。

  来自广东省科技厅的数据显示,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广东建立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成果转化的完善科技平台体系,现已建设仙湖实验室等4家省实验室和8家省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等3家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和11家新型研发机构。同时支持成立广东省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通过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打造支撑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研平台和高端智库。

  调研发现,大湾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环境,是推动科技创新企业落户广东、让科技成果加速从“纸上”到“地上”的关键。

  舒糖科技生产的健康智能穿戴设备外形与一般的智能手表无异,采用光谱技术及心电图技术,实现无创连续血糖监测。在第一批产品进入市场后,迎来了销售开门红。公司创始人何耀威选择到深圳实现应用转化,目的是可以利用香港的研发实力和深圳的产业配套。

  顺畅的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促进了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数据显示,2021年度广东科技进步奖共有142项获奖,获奖项目成果在产业化应用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成果产业化应用后在完成单位新增销售额累计达到3757.34亿元、新增利润累计达到644.03亿元。

  “随着大湾区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开放,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会落户在湾区,有核心技术优势、相关专利水平的公司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朱诚如是憧憬着。

  支撑▷▷

  积蓄发展势能 关键要素加快流转

  2021年,向江旭加入美的集团,任职美的IoT副总裁兼CTO。有个细节让他感受到了美的对于人才的重视——当时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对家住北京的向江旭说:“我们因人设立办公室。人才在哪,我们的办公室就可以在哪。”向江旭认为,正是珍视人才的企业文化,美的对人才有了更大的吸引力。数据显示,2021年,美的研发人才数量为18105人,比2020年增加了18.65%,其中硕士学历和博士学历人数增幅分别达23.66%和38.07%。

  人才聚、事业兴。汪云兴认为,要发挥人才在创新中的核心关键作用,系统优化人才政策体系,筑巢引才、创业用才、环境留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激发人才创新动力、活力和潜力。

  实现“双链”融合,还需要发挥金融资本的链接和催化作用。

  “我们的激光设备可以替代传统冲床,实现‘豆腐雕花’般切割钢板。”汇百盛激光公司总经理梁建冬说。一个多月前,汇百盛激光佛山总部增资扩产项目顺利落地。其中,来自银行的1亿元授信中包含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为企业继续专注于激光智能装备研发和向产业高端迈进提供了持续、稳定的金融活水。

  近年来,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力度加大,创新主体得到“真金白银”支持。泰斗微电子副总经理李勇感受深刻:“从2019年开始,与我们轻资产、重技术公司匹配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多。”

  调研发现,广东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快速发展。来自广东银保监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辖内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累计投放规模达到110.23亿元,同比增长66%;截至当年9月末,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超160亿元,同比增长104%。

  探索信贷融资支持科创新模式之外,广东的股权融资也深度参与科技创新产业化过程。

  芳源股份是国内领先的锂电池NCA正极材料前驱体生产商。2017年,20多个投资机构“组团”对芳源股份进行调研,中科科创投资团队看好芳源股份的管理团队和技术优势,选择留下来与企业进一步交流。在资金活水的支持下,芳源股份成为松下NCA前驱体材料唯一的供应商,所制造的三元锂电池最终将进入特斯拉供应链。2021年8月6日,芳源股份在科创板发行上市。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正在锻造科创发展势能。”中科科创首席执行官谢勇总结道。他认为,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导引下,粤港澳大湾区内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关键要素加快流转,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不断涌现,大湾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正得到全新提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