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今年1—7月经济数据显示,广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经济运行基本延续恢复态势。
从主要经济指标看,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0万亿元,同比增长3.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2%,连续三个月负增长后转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万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
“广东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制造业充分发挥了稳经济的压舱石作用,制造强省基础更加牢固。其中,汽车等中高端产业成为推动我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李志坚说。
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
1—7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0万亿元,同比增长3.2%。
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4.9%,制造业增长3.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8%。
支柱行业中,汽车零部件供给情况较好,新能源汽车企业产销两旺,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4.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4%;高温天气带动用电需求,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1%。
李志坚分析:“我省汽车零部件产业供给情况良好,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体现出汽车制造业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核心竞争力、产业链完整度等都在不断提升,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产业升级还体现在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分领域看,前7月工业投资增长16.0%,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9.0%;新动能投资持续快速增长,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6.8%,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27.6%。
“广东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特别是中高端产业投资的持续增长,正在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认为,随着广东“工业强省”基础不断巩固和提升,具备世界级竞争力的更多新兴产业集群将不断涌现。
与此同时,1—7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3%。值得关注的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2%,连续三个月负增长后转正,并创今年以来最快增速;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4.2%。
李志坚建议,要进一步发挥好产业升级和企业发展活力,加快集聚制造业创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进一步统筹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提升产业链监测分析的广度、深度和细化颗粒度,从产业集群、产业链、产业链点三大维度出发,进行稳链、强链、补链、延链,打造更完备、更有韧性的产业链;二是发挥好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既要鼓励掌握关键技术“专精特新”企业深耕行业细分领域,也要发挥好“链主”企业的头雁作用,联动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组建创新联合体,协同推动技术创新。
消费品市场延续回升态势
在疫情背景下,广东消费正在持续复苏。
1—7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万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
其中,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6%,乡村消费品增长7.7%。
此外,升级类消费增长加快,金银珠宝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分别增长8.6%、4.1%、8.8%。线上消费持续支撑消费市场平稳发展,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14.9%。餐饮收入下降3.5%,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2个百分点。
稳定的物价也为消费提供较好的市场环境。7月,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9%,涨幅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8%,非食品价格上涨2.3%。1—7月,CPI同比上涨2.2%。7月,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2.9%,环比下降0.7%。
谢来风认为,在新发展格局下,内需的增长空间仍然较大。“除了出台精准有效的消费刺激政策,更重要的是在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方面发力,持续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水平。”
对外贸易方面,1—7月,全省货物进出口总额4.60万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增长6.9%,进口下降4.5%。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6.0%,占进出口总额比重54.4%,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
产业与贸易的复苏,也带动交通运输降幅收窄。
1—7月,全省货运量同比下降9.1%,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铁路、水路完成周转量分别增长1.4%、0.3%。港口生产有所恢复,港口货物吞吐量下降5.5%,集装箱吞吐量下降0.7%,降幅均收窄0.7个百分点。全省客运量、旅客周转量的降幅分别比上半年收窄2.9个、3.9个百分点。
谢来风说,通过助企纾困、畅通物流运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广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得到有效保障,为各行业恢复增长和推动经济循环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