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城市发展模式要如何构建?26日,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香港贸易发展局共同举办的“未来建设·建设未来”论坛在广州举行。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中关于城市建设的内容,与会嘉宾表示,粤港澳三地建筑工程界的企业代表、专家学者,要发挥各自优势,探索协同合作机制,联手共筑未来城市。
“《规划纲要》提出,完善城市群和城镇发展体系。而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将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推动湾区发展。”香港贸发局副总裁叶泽恩说,这就要充分发挥珠三角特色城镇数量多、体量大的优势,培育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魅力城镇,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特色产业,传承传统文化,以形成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香港基建及城市规划发展蓬勃,业界人才济济,经验丰富,既具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又熟识内地城市规划的需要。”叶泽恩说,香港也配备世界级的信息及通信科技基建和互联网连接,是许多智能城市应用技术的理想试验场,再加上香港在金融及专业服务方面的优势,“相信香港服务业界可以在广东的未来建设中出一分力”。
“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从硬件设施建设,即满足城市之间运量的功能需要,转型至提升基础设施质量,最终形成城市群间相互衔接,推动资源互补及协同发展。”论坛上,AECOM(艾奕康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鞠珩提出了“基础设施导向的城市建设方法和理念”。
鞠珩说,目前,粤港两地在城市建设规范方面的差异明显,但可以通过快速学习去解决,最大的问题是建筑服务业资质的限制。“在行业发展中,我们也在推动港澳的力量和内地市场对接,尽快把三地企业合作模式引入大湾区。”
华众联创设计顾问(横琴)有限公司总经理闫澍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工程界的整合,可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作用。在闫澍看来,工程技术和工程资本的输出更依赖于开拓和培养市场需求,香港和澳门的国际性地位和专业咨询服务人士的资源,将成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