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及2011年主要工作计划
来源:综合处发布时间: 2011-03-08 15:47:00

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经信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是“三促进一保持”,着力扩内需、调结构、促融合、增后劲、强动力,为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2010年及“十一五”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情况

过去一年,全省经信系统紧紧把握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抓住我省经济企稳回升的契机,超前谋划,顺势而为,强化责任抓落实,针对性地制订并实施了扩内需促消费、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自主创新产业化、推进“两化融合”、推进产业转移、推进节能减排、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水平、落实《规划纲要》和提升经济运行调节水平等“十大行动计划”,促进工业商贸经济和信息化发展取得新成绩。

——工业增长分解目标任务超额完成。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跃上2万亿元新台阶,增长16.8%,增速比年初预期目标快6.8个百分点,比全省工业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高0.6个百分点,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全部完成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分解目标任务。工业经济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9.5%,拉动GDP增长7.3个百分点。

——内销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首要力量。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万亿元,增长17.3%,比年初预期目标高2.3个百分点;工业品内销同比增长29.5%,比年初预期目标高11.5个百分点;内销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提高到68.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3.5%,拉动工业增长12.3个百分点。

——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加快确立。全年现代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009.4亿元,占GDP4.4%。其中,软件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2445.1亿元,增长23.6%,比年初预期目标高6.6个百分点,跃居全国首位,出口值占全国的50%以上。

——工业投资扭转了近年来持续低迷的局面。去年下半年以后,我省工业投资增速加快,全年全省完成工业投资5204.3亿元,同比增长17.2%,是“十一五”时期的最高增速;全年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171.7亿元,同比增长22.3%,高于全年预期目标7.3个百分点,比全省工业投资快5.1个百分点。

——节能目标全面完成。虽然上半年我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增长0.06%,出现了“十一五”以来的首次正增长,单位GDP能耗同比也仅下降2.21%。但经过努力,全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88%,扭转了上半年正增长的局面,“十一五”累计下降29.36%;单位GDP能耗降幅达到2.94%,“十一五”累计下降16.42%,全面完成全年及“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

经过“十一五”的发展,我省工业商贸经济和信息化发展呈现出“实力增强、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方式转变、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

一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我省全部工业增加值、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软件业务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2%(规模以上工业年均增长15.9%)、17.1%33.9%,总量均居全国各省市之首。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达2.14万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如果把广东按单独经济体来排位,我省制造业增加值位列世界第7位,排在英国之前、法国之后,比2005年的第15位大幅提升了8位。

二是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业高级化明显加快。2010年,我省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合计(两者略有交叉)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67.8%,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的比重为33.7%,比“十五”期末增长了近1倍;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达54.8%。内外源型工业“一条腿短、一条腿长”的发展格局明显改变。“十一五”期间,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8%,增速快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6.9个百分点;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从2005年的18.5%提高到2010年的27.6%,大幅提高了9.1个百分点;加上国有及其他企业,内源型工业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上升到48.8%,占全省工业的半壁江山。区域结构明显优化。过去五年,粤东西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年均增长19.8%,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3.9个百分点;2010年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为17.7%,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5个百分点。

三是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去年1-11月,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9.7%36.5%26.9%,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扩大28.7个、8.8个和7个百分点,比预期目标分别高7.9个、11.4个和8.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99.1%,同比上升19.2个百分点,比2005年同期提高49.2个百分点;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上升到14.4万元/人,比2005年同期提高6.1万元/人。

四是转方式取得关键性进展。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依托企业先后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9家、工程中心19家,均居全国前列;企业研发费用支出、研发人员数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占全省的93.2%88.6%74.9%,在2010年全国信息产业5项重大技术发明中,我省独占3席;全省技术自给率上升到65%,比2005年提高19.6个百分点,我省已经逐步从对外技术依赖型向技术自主型及输出型转变。内生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去年内销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比2005年大幅提升18.4个百分点,工业出口依存度从2005年的181.7%下降到133.2%。节约型、清洁型产业结构加快形成。我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一直保持全国最先进水平,单位GDP能耗处于全国第二好水平。“十一五”我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9.36%,五年实现节能40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全省工业能源年消费量的1/4

五是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先进制造业体系日臻完善。门类快速拓展、层次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了以大汽车、大石化、大钢铁、大船舶、大航空、大轨道、大装备为特征“陆、海、空”全面发展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去年高端新型电子信息、LED、新能源汽车等十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2838亿元,同比增长19.7%,占全省工业的14.1%。“双转移”取得重大进展。34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协议入园项目2423个,协议总投资达5447亿元;全年实现工业产值1953.6亿元、税收108.9亿元,分别增长115.4%105%。信息化水平保持全国领先。年末互联网普及率达55.2%;电子商务网站集聚了40多万家企业,是全国首个网购人数超千万的省份,网购金额占全国的25-30%;“两化融合”加快推进,全省100%的大企业和80%的中小企业普及了信息技术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加快发展,研发应用能力走在全国前列。

二、2011年主要工作计划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和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在信息化和工业化“双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驱动”、新兴产业增量扩张和传统产业存量提升“双并举”、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双提升”、珠三角和东西北地区“双促进”、新兴消费热点和新兴消费业态“双拓展”、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双到位”、运行调节和要素协调“双保障”上狠下功夫,推动工业商贸经济和信息化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为建设幸福广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要预期目标是:(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工业品内销增长18%;(3)软件业务收入增长20%,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0%;(4)单位GDP能耗下降3.43%;(5)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8%以上,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超过20%;(6)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增长20%;(7)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超过60%;(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明显提高。

(一)推动工业投资实现重大突破。

举办好“千户民企进广东”大型招商活动。以高新区和省产业转移园区为主要载体,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重点,以完善产业链为主要目的,举办好系列招商推介活动和招商大会。推动扩大民间投资领域。推动修订或废除体现所有制差别和不适应民间投资特点的政策规定,落实引导民间投资的实施意见。促进投资结构优化。修订《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制订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传统产业等领域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导向计划和专项导向目录,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新型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产业500强项目和技术改造等领域。强化以内涵为主的技术改造投资。建立“十二五”前三年技术改造项目库,做好项目储备和推介;继续推进技术改造滚动计划,实施技术改造“双千”工程。

(二)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广东省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行动计划》,围绕“优新高基”四大环节,推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率先突破;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双百”工程。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抓好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部省、省市共建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提升发展汽车产业集群;推进完善石化和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重大突破。与各有关市联手实施优势传统产业整体转型升级专项行动计划;设立优势传统产业专项,重点支持优势传统产业龙头企业50家、骨干企业100家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两化融合“4100”示范工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出台《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意见》,推进工业设计产业化;落实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广东的实施意见,推动“物联网”加快发展;制订加快“云计算”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实施“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100强”企业培育计划及产业链“企业牵手”工程;落实“三网融合”实施方案,推进深圳、云浮等地“三网融合”试点。深入实施现代物流业示范工程。促进自主创新能力上新水平。省市联手推进全省中型以上工业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或设计中心;加快建设国家、省、市企业技术中心三级梯队,争取实现建筑领域国家级技术中心零的突破;推动设立商业模式创新专项,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节能降耗上新水平。继续强化节能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投资评估制度,实施“双百”节能服务工程,提升节能技术应用水平,加强企业节能监管,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快建立节能环保型产业结构。

(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重大突破。

推动“双转移”实现重大突破。制订出台《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考评升降级制度操作办法》,做好产业转移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工作。制订出台《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合作共建指导意见》,开展“三个一百”招商活动(即推动各地、各园区举办百场招商推介活动,组织开展“百名企业家南粤行”活动,启动“百场培训进园区”活动),提高园区合作共建和招商引资水平。实施“产业转移巡礼”宣传方案,加大产业转移宣传力度。推动珠三角产业布局一体化取得新进展。认真落实《实施<规划纲要>实现“四年大发展”工作方案》,抓紧完善实施《推进珠三角产业布局一体化进程的实施意见》,制定《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导向目录》等配套政策。推动实现2011年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88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企业6家的目标。

(四)推动经济内生增长实现重大突破。

推动扩内销促消费上新水平。制定实施“广货”品牌提升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广东产品全国行”活动;出台《关于建设国际采购中心的实施意见》,加快广东国际采购中心建设;完善认定办法,健全落实 “政、企、会”联动工作机制,加快广东商贸城建设;推动出台扩大消费特别是取消限制高端消费的政策措施;深入推进“双进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动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上新水平。制订《贯彻落实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要工作分工方案》,修订民营经济工作考核暂行办法,设立“扶持民营经济首创政策奖”,落实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认定和扶持一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示范机构,推进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集合债发行,建立民营企业上市梯度培育体系。推动经济运行调节上新水平。创新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机制和评价办法;完善省、市、县联动的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制度;抓好电力运行管理,力争最大错峰负荷控制在全省用电需求的10%之内;抓好跨省区煤炭产运需衔接,拓宽煤炭进口来源,推动大型煤炭中转基地建设;加大对成品油经营企业的监管力度,强化成品油市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