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省经贸委主要工作回顾
来源:本网原创稿发布时间: 2009-03-20 11:19:00

 

2008年省经贸委主要工作回顾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经贸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转变发展方式,特别是下半年以来,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对我省工业商贸经济的严重冲击,沉着应对,扎实工作,促进了全省工业商贸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工业经济总体平稳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5272.84亿元,增长12.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5.5个百分点,但全年各月增速波幅为3.9个百分点,与全国12.4个百分点相比,波动相对较小,运行平稳。其中,珠三角、东翼、西翼、山区分别增长12.3%21.5%10.2%19.7%。东翼、山区比全省平均分别高8.76.9个百分点。

——商贸流通保持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772.21亿元,增长20.3%。其中,零售业零售额9603.5亿元,增长21.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882.45亿元,增长21.8%。县级、县以下和城市消费品市场零售额分别增长27.6%20.6%19.8%

——技术改造投资增速止跌回升。全年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396.54亿元,增长16.6%,增幅较上年同期上升10.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840.5亿元,增长27.5%。全省技术改造投资在上半年急剧下滑的形势下,下半年止跌回稳并实现全年较高速度增长,实属不易。

——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增长较快。全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033.59亿元,增长19.3%,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6.5个百分点,比国有控股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幅分别高11.58.4个百分点。中小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1158.97亿元,增长12.7%

——单位能耗继续下降。去年上半年,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91%,降幅比上年同期扩大5.6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79%,比上年同期降幅扩大了4.66个百分点。

——煤电油运供需总体平衡。全省发购电量3641亿千瓦时,增长3.4%;全社会用电量3505亿千瓦时,增长3.3%。成品油消费总量2179万吨,负增长0.93%。煤炭调运量12500万吨,增长1%。全省货运量17.64亿吨,增长10 %。要素供应呈现前紧后松的态势。

回顾过去一年,主要抓了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金融危机。

去年是非凡的一年,是对全省经贸工作和经贸干部队伍战斗力极大考验的一年。

年初,我们遭遇历史上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和严峻的春运局面,全省经贸系统充分发挥运行监测、调度、组织协调、物资保障的重要作用,开创了抗冰雪保春运的三个第一:第一时间组织调运了第一批救灾物资送达灾区;第一次启动了全面的主要副食品市场供应监测;第一次发布了紧急电力、油品调度令,保障了全省雨雪冰冻灾害和春节期间的副食品市场供应和煤电油运供应。全力疏导百万滞留旅客,万辆滞留车辆,确保了春运安全有序。

年中,面对突如其来的四川大地震,全省经贸系统全力以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紧急组织调拨了食品、药品及医疗物资;组织工商企业、行业协会和全省经贸系统干部职工捐款捐物。特别是在关键时刻,省委省政府将运送我省第一批捐建板房的艰巨任务给了我们。省交通战备办不辱使命,冒着生命危险,日夜兼程,连续作战,将板房按时送达汶川县映秀镇。此外,我们还承担板房和彩条布的生产组织和运输协调保障任务。

下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省经贸系统未雨绸缪,及早研判,及早应对。7月份,我们就召开了经济运行工作会议做出部署,建立重点企业监测联系网,采取分门别类、有保有压的保增长措施。针对中小企业困难,我们及时推动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为实施投资拉动,我们出台了《千百亿技术改造投资工程计划》;为促进消费扩内需,我们出台了《促进消费扩大内需行动计划》。各市也纷纷采取应对措施。广州市迅速推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8条措施,实施“百强计划”;深圳市出台七项举措帮助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东莞市设立“科技东莞”、“创业东莞”、“加工贸易升级转型”和“重点中小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融资支持”专项资金。

(二)强化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和调节。

初步建立全省经济运行监测网络,不断完善和提高监测预警分析的质量水平,将监测范围从工业领域扩展到工业商贸领域,提高了监测分析预警的科学性、准确性。省市联动,初步建立了省一级重点监测500家企业和各市一级重点监测100家企业共同构成的全省经济运行监测预警系统。广州市率先构建了涵盖“12个区(县)、17家市属工业集团、30家重点工业企业、90个新增产值超亿元项目、20家商贸企业、10家批发市场和3家大宗原材料交易中心”的快速监测网络。建立经贸系统经济运行考核评价制度,通过指标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充分调动省、市和企业维护经济良好运行的积极性。

加强煤电油运调节,保障要素正常供应。面对上半年我省电力供应大面积缺口的严峻形势,各市认真落实电力调度令,落实9F9E机组燃气、燃油加工费政策,充分调动省内发电机组顶峰发电;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建立科学调控电力资源、防止大面积长时间无序限电的应急机制;积极推进县级供电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落实了45个代管县供电企业接管工作,完成接管任务的90%。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的租赁加油站经营管理问题;率先推广使用国Ⅲ车用成品油,推广时间和范围走在全国前列。建立电煤应急工作机制,加强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兄弟省市和国有大企业,深入煤矿、港口,千方百计调运资源,确保了煤电油运安全可靠有序供应。

(三)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全力支持和配合国家编制《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重点发展装备、汽车、钢铁、石化、船舶、航空等6大产业;加快发展核电设备、风电设备、输变电重大装备、大型铸锻件、数控机床及系统、海洋工程设备等6大关键装备领域;大力培育精细化工、医药两大新兴产业,为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国家布局中赢得重大的战略定位。

以产业转移园区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双转移”工作。制定实施配套文件,规范产业转移区域布局、目标责任考核评价、转移工业园认定、示范性转移园评选要件,以及用电优惠政策等。着手编制《广东省产业转移区域布局总体规划》,目前,全省共认定产业转移工业园29个,总规划面积约25.4万亩,已投入开发资金111.3亿元。牵头组织第一、第二批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评选工作,广州(梅州)、中山(河源)、中山(肇庆大旺)成功竞得首批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广州(阳江)、佛山(清远)、东莞(韶关)竞得第二批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6个转移园分别获得5亿元扶持资金。珠三角各市中,广州、佛山推进产业转移工作力度大,政策措施实,扶持资金到位。东西北各市中,中山(河源)、中山(肇庆大旺)、中山(阳西)、白云江高(电白)等园区开发进度快,经济拉动效应和社会效益开始显现。

加快推进省市共建先进制造业基地。去年我委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中小企业、节能等专项资金中共拿出3.4亿元,地方财政也拿出1.9亿元共同支持共建项目,对佛山、东莞、中山、江门、惠州、揭阳、河源、梅州、阳江、肇庆、潮州、云浮、韶关等13个市实施定向支持,共安排省市共建先进制造业项目492个,共建了一批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特色产品和优势项目,带动总投资123亿元,省级财政资金放大倍数达36倍。

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广州、佛山、韶关、河源、梅州、惠州、肇庆、清远、云浮等9市积极承诺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去年,全省共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500万吨,提前完成国家下达我省“十一五”期间的淘汰任务。淘汰落后钢铁产能工作加快推进,共淘汰落后钢铁产能550万吨。落实关停小火电机组,全年共关停和淘汰小火电超过300万千瓦。

(四)推动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为帮助中小企业渡过当前的危机,全力参与并做好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的全省中小企业工作会议,推动并参与出台了《广东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配套制定政策落实的七个“行动方案”。省财政一次性新增10亿元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组织评选和表彰20062007百强民营企业,总结推广民营企业成功典型。

以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为重点,推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推进政银企合作,与省农信社、省农业银行、省工商银行签订融资服务合作协议,增加中小企业信用贷款额度和规模,简化贷款程序,为中小企业搭建融资平台。省政府出资10亿元,推动设立省级政策性担保机构,目前全省21个市已实现担保机构全覆盖。组织实施省担保体系建设项目64项,提高担保机构融资担保能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去年纳入备案管理的189家担保机构为1万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了408亿元的担保贷款,占全国的1/7。广州支持开发区设立10亿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深圳积极组织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珠海推广“四位一体”融资新模式;东莞设立10亿元重点中小工业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融资支持专项资金等等。

以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实施管理咨询机构与中小企业服务对接“强企工程”,举办中小企业服务推广日暨产学研对接活动,促进中小企业之间及中小企业与服务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系统评价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重点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107项。各市也积极加强和改善服务。惠州市建立“重点外经贸企业办事优先卡”制度;梅州市加强对规模以上企业的分类指导,对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

以推进信息化为重点,不断提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组织认定11家省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及机构,进一步健全我省中小企业培训网络。全省共举办各类培训项目400多项,培训4万多人次。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服务网络建设,与中移动广东分公司、阿里巴巴等签订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加强电子商务合作备忘录,为广大中小企业赠送服务包。在广东中小企业网建立了电子商务、融资、培训和法律等四个专业服务平台,为1.5万家中小企业提供46万条信息。

(五)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以技术中心建设和重点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为核心,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大力培育企业技术中心特别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有7家企业获得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是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工作以来的最好成绩。36家企业获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珠海、中山、深圳、东莞、河源等市还开展了市一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支持2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承担了一批重大技术创新和中心能力建设专项。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获得国家财政资助,建设工程化试验平台。组织信息处理与传输产业化关键技术、高性能化工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中高档数控机床及系统、先进装备精密制造技术等6个专题,面向社会和港澳公开招标,着力突破关键共性技术。

创新发展模式,引导产业集群升级。进一步提高集群公共服务能力,重点支持机械模具、电子信息、皮革皮具、家电、服装、五金制品等产业集群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广研制产业集群联盟标准,探索 “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集群联盟标准研制。支持中山市先行先试,开展产业集群升级创新试点,以组团模式发展产业集群。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品牌创建,16个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注册了集体商标,四会沙糖桔、信宜怀乡鸡等9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准注册,37个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保护,创建了深圳珠宝首饰、佛山陶瓷、顺德家电、潮州陶瓷、阳江刀剪、古镇灯饰等独具特色的区域品牌。

以工业设计为突破口,引导“广东制造”转向“广东创造”。 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广东工业设计活动周”,首次开展了“省长杯广东工业设计奖”评选活动。会同省有关部门举办首届“工业设计技能大赛”,省总工会将开创性地对技能大赛冠军授予“五一”劳动奖章。组织开展了工业设计示范基地(企业)认定工作,认定了第一批4个工业设计示范基地(企业),发挥工业设计的示范作用。

努力解决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问题。会同省国税、地税和科技部门,研究落实我省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抵扣政策,出台了《关于企业研究开发费税前扣除管理试行办法》,解决了多年来我省企业研发费用抵扣政策悬而未决的问题。深化技术改造投资体制改革,把现有外商投资企业利用自有资金或融资进行技术改造、内资企业投资技改项目的核准权,及企业投资技术改造项目的备案权下放到市县,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

(六)推进节能降耗目标落实。

抓好节能考核,落实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完成国家对我省的节能考核,考核结果为完成等级,完成国家及省监管的133家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考核。对各市政府开展节能考核现场核查工作,有6个市的考核结果为完成等级,11个市为基本完成等级,对未完成等级的市,提请省政府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设立省节能专项资金,每年安排2亿元,集中实施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对全省年节能2000吨标煤以上、1万吨标煤以下的节能技改项目进行奖励。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项目的支持,全年落实19家企业获得国家财政奖励资金共6800万元,4家企业获得国债支持资金2270万元。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300万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任务。各市也不断加大节能扶持力度,广州市重点培育节能培训、节能监测、新能源应用等10大节能技术服务平台;潮州市着力推进传统产业节能,陶瓷制造业节能降耗水平领跑全国陶瓷产区;东莞市出台推广应用水煤浆的实施意见,选择50家试点单位,由财政资助补贴开展工业锅炉改造与水煤浆推广应用。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编制全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完成对广州、东莞等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实施方案评审,3家第二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实施方案通过认证。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对省清洁生产企业和清洁生产先进单位给予奖励。开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对外合作,与日本兵库县签订循环型城市合作备忘录。启动粤港合作“清洁生产伙伴计划”,香港特区政府将拨款9300万港元,支持珠三角港资企业开展清洁生产。

不断完善节能法规和节能宣传体系。推进节约能源条例修订。颁布电力、石化、水泥等八大行业重点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建立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开展节能宣传周系列活动,推动节能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农村,成功举办中日节能减排(广东)高层论坛。多渠道开展节能宣传培训,全年共培训人员1000人以上。

(七)推进现代流通业发展。

开展粤港澳服务业合作研究,促进粤港澳现代服务业合作与融合。牵头向中央提出物流、会展、分销、服务外包等17个方面的48条政策建议,请求中央支持广东在粤港澳现代服务业合作方面先行先试。有10个方面的22条政策建议获得国家有关部门同意,纳入CEPA补充协议。我委坚持提出的设立保税港区的建议,被国家采纳并已经批准在广州南沙、深圳前海湾设立保税港区。

抓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去年共新增农家店3005家,配送中心20个。开展省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推荐评审工作,评审出20个省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广州市番禺祈福新村等3个社区被列入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生猪屠宰和酒类专卖管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流通特种行业监管。

以制定加快发展服务业实施意见为契机,扶持流通企业发展壮大。搭建流通龙头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平台,浦发银行广州分行对我省流通企业新增授信额度25亿元,授信总额达到100亿元。开展零售企业分等定级工作,广州友谊商店等17家百货店被认定为百货业达标店。总结推广“中华老字号”企业创品牌、壮品牌、用品牌的典型经验。

认真筹备举办第五届中博会,共有包括亚欧会议(成员)国在内的58个国家和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3713家企业参加了中博会,实现了办展规模、国际化程度、服务功能、活动内容等方面的新突破。

精心筹办第五届山洽会。在湛江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第五届山洽会主题突出、隆重热烈、成效显著,共签订项目626个,合作总金额1251.6亿元,成为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的重要平台。汪洋书记在省经贸委关于第五届山洽会情况报告上批示:成果丰硕,可喜可贺。

(八)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上半年,在全省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中,全省经贸部门明确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形式,着力查找问题,坚持把个人、部门、工作和现状摆进去,突出揭短,认真查摆经贸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谋划经贸科学发展思路。省经贸委先后将调研成果转化为14个专题工作意见,并提出“做到六个并举,破解六大难题”,推进工业商贸经济科学发展的举措。各市经贸部门共完成调研报告226份,71件转化为政策文件。

下半年,按照省委统一部署,省经贸委扎实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实际抓学习、突出实践抓调研、注重实效解难题,认真组织“五个一天”和“四个一次”活动,突出算好“认识账和职责帐”、“节能降耗账和成本帐”、“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帐”、“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差距帐”、“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帐”、“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帐”。认真开展机关作风“三评议”活动,全面系统查找梳理省经贸委领导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实事求是分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围绕“三促进一保持”,进一步谋划推动经贸科学发展的思路和举措,提出以“六大抓手”、建立“六大机制”的新思路。即:以完善大运行工作体系为抓手,建立经济运行预警调节机制;以技术进步为抓手,建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机制;以加快流通服务业发展为抓手,建立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机制;以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建立中小企业良性发展机制;以节能降耗为抓手,建立产业可持续发展机制;以经济技术合作为抓手,建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机制。

一年来,全省经贸系统还着力推进军民结合,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建设,保障完成国防科技工业科研和生产任务;认真组织民爆企业排查治理安全隐患,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水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针对三聚氰胺事件,切实加强市场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此外,还强化了务虚工作,不断提高经贸宏观指导水平。认真总结30年来工业商贸经济改革发展历程、发展举措、发展经验和深刻教训,科学谋划发展方向。开展工业产业科学发展、装备制造业、船舶制造业等重大课题研究,获得了丰富的调研成果。积极主动参与省委、省政府制定宏观政策措施,参与了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双转移”等重要文件的制定,把经贸工作中的省市共建先进制造业基地、千百亿名牌培育工程、建设现代流通大商圈、循环经济系统工程等纳入决定当中,将重大经贸工作上升为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上升为全省的重要工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