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信 微信二维码 无障碍无障碍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公开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20200378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20-08-28 10:21:21 资料来源:本网
【打印】
分享到:

粤教案函〔2020〕414号

A类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

第20200378号提案答复的函

倪丽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小学生学习困难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的提案》收悉,经综合省妇联的意见,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学习困难学生属于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群体,目前有一部分学习困难学生是在特殊教育学校以及普通学校中通过随班就读的方式接受教育,更多学习困难学生在普通学校接受普通教育。

一、工作措施

(一)逐步完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

以实施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为抓手,采取切实举措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条件保障和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建立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安置形式。我省出台了特殊教育师资标准、经


费投入等政策,为我省特殊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保障。

2.建设资源教室,为随班就读的学生提供教育支持。为提高区域内特殊教育资源开发和支持服务水平,我们指导各地以县(市、区)为单位统筹规划,重点选择部分普通学校(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建立资源教室,配备专门从事特殊教育的资源教师。全省已经建立1007间资源教室,并要求招收5人以上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配备专兼职资源教师,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教育支持。

3.全面推行“一人一案”。根据特殊教育学生的身心特征、潜能开发和补偿程度,制订个别化教育方案,实施个别化教学。

(二)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研究

研究表明,许多学生的学习困难是由于生养和生活方式致幼儿感觉统合失调所造成的。省教育研究院体育教研员肖建忠、石门实验小学刘军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在小学开展基于感觉统合理论的小学体育课程,并在广州、佛山、中山等一些小学进行了实践探索和推广应用,形成了《基于感觉统合的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与实践》成果并获得2019年度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基础教育)。实践表明,该成果对提高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改善学习不良问题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省教育研究院将进一步推广应用该成果,减少学生学习不良问题。

(三)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我省中小学均配有专兼职的心理教师,每一千名学生配有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小学开设每周一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每年五月份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周,通过开展全校性的阳光心理活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全面进行。初中和高中在入学报到阶段都会对学生做全员的心理健康测试,对学生进行建档跟踪,分类辅导,加强与家长沟通,通过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目前,我省中小学校只设有心理教师,部分学校有社工进驻,但暂时还没有心理医生。如果学生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心理教师一般会建议转正规医院看心理科或者精神科医生。

改革学业考试减轻学生负担

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多次发文强调减轻学生学业负担,2020年1月,我省以教育厅等九部门名义联合印发了《广东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规范统一考试及评价,坚决禁止分班考试,义务教育阶段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形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并要求要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科学合理布置作业。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筛查、学习困难相关知识的宣传、开展家长教育指导、改革教育评价方式等建议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参考价值。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您提出的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重视和发展特殊教育,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和水平。

一是推动政策的落地实施。教育厅将全力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对各项指标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和评估。今年拟出台随班就读工作实施细则。将随班就读对象的评估、认定、转介、安置工作流程和指引进一步明确,同时实施细则还包括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及培训、支持与保障体系建设等内容,为随班就读工作的落地提供强力的政策支持。二是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加强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理论和康复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根据学习困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特殊需求,鼓励研发特殊教育校本课程,探索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相融合的学校课程体系。三是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按照教育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开设培训课程。对所有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巡回指导教师及随班就读资源教师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建立随班就读班主任、随班就读学校普通教师和送教上门教师必修特殊教育课程制度。健全分级负责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省、市级承担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巡回指导教师培训,市、县级承担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师、资源教师和送教上门教师培训。到2022年,所有从事特殊教育的专任教师均应取得教师资格证,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还应经过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四是推进教育教学与评价改革。根据学生残疾状况、潜能开发和补偿程度,制订符合残疾儿童身心特征和需求的个别化教育方案,实施个别化教学。探索信息化背景下特殊教育的有效路径和方法,建构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研究教具、学具和康复辅助器具在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提高使用率和有效率。加强医教结合,积极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探索适合特殊教育学生发展的考试评价体系。五是加强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以《条例》和《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落实情况评估为抓手,对各地特殊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要求各地建立督导检查和问责机制,将特殊教育重要发展指标落实情况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考核体系,督促指导各级人民政府落实发展特殊教育的责任。

(二)继续加强学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关爱学生身心健康。 

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完善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推动各地各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列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采用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形式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指导各地各学校设立心理辅导室,为学生舒缓身心提供专业场所。督促指导学校配备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加强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和教研,开展全省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加强学困生研究,对全省中小学(含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进行征集评比,加强对成果应用的宣传推广。根据学生体检数据,及时掌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水平,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在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德育专项)、中小学德育课题等研究系列设立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课题,鼓励专家学者、心理教师、班主任等参与研究,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三)有序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省教育厅不断推动家长学校达标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结合部薄弱学校和偏远农村学校的家长学校的建设;利用家长学校阵地,组织开展“校园亲子节”等家庭特色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优良的家风和家庭美德,传播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的知识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进而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

接下来,将进一步强化家校协作,强化家长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培养青少年优良品质和健康人格为目标,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建设,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访等多种途径以及家庭情景剧、亲子阅读等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家校教育经验、心理健康知识交流,利用微博微信、短信、报刊等媒体,向家长和看护人传递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和手段;指导各地各校普遍开展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专此答复,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0年8月25日

(联系人:黄志红,电话:020-83344192)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提案委员会。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东省教育厅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