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繁體版 信息无障碍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广东持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金秋时节,南粤大地的田野涌动着勃勃生机。“百千万工程”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当前,广东持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文化、生态等振兴,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广袤乡村展现出新风貌。

  做好“土特产”文章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以“百千万工程”为引擎,广东各地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积极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完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将一批批小小“土特产”培育成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近日,位于韶关市犁市镇大村村的万亩高产油茶林迎来丰收,漫山遍野的油茶果红润透亮、饱满厚实。不远处的友丰油茶生产基地里也是一片火热,新鲜采摘的油茶果分批运往生产车间,进行清洗、烘干、剥壳、机器剔除霉变籽、纯物理低温压榨和药品级无菌化全自动灌装等生产流程,“华丽转身”变成一瓶瓶获得“粤字号”荣誉的本土品牌山茶油并远销全国各地。

  在汕尾,甘薯产业助力农民增收,促进乡村产业振兴。10月19日,汕尾市召开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暨“汕尾粉签”甘薯加工产品推介会,依托优越的种植条件和悠久的种植历史,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作为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有效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促进甘薯产业发展。

  一个个欣欣向荣的场景,汇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图景。在培育当地特色优势产业、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同时,广东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面激发乡村经济的旺盛活力。

1948d92619413627cb7441f77a41ac0f.jpeg

河源龙川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杨坚 孙红 供图

  河源市龙川县日前举办“百千万工程”乡村运营行动发布大会,现场签约项目11个,投资总额达3.8亿元。早在今年3月,龙川县就将“强村公司”作为推进乡村运营的重要抓手,将人才、技术、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注入农业农村。截至今年9月,龙川县25家强村公司共承接项目投资总额1563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40多万元。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危旭芳表示,构建体现地方“三农”特色、展现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完善联农带农惠农利益联结机制,得以激活广东城乡共富新动能。

  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

  “村”是“百千万工程”最基层的单位。乡村风貌日新月异,离不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深入推进。在广东,各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色和村的资源,乡村处处彰显生机活力。

  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是实现广东乡村振兴迈进全国第一方阵的重要举措。广州、佛山、茂名、汕尾等市陆续启动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乡村振兴示范带,以中心村为节点、以圩镇为枢纽,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带,带领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在广州花都区的“花漾年华”乡村振兴示范带上,马岭村实现了从普通小村庄到“网红打卡地”的转变,当地大力发展花果产业、精品民宿、车尾箱经济等,集体经济收入3年翻了两番。佛山“百里芳华”示范带涉及5区21个镇(街)116个村居,覆盖佛山市约25%的乡村地区。茂名乡村振兴示范带“精彩100里”串联起沿线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振兴示范亮点,规划辐射约600平方公里,惠及200多万群众……

  乡村和美,山水如画。广东正加快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越来越多乡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和美村居,持续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让更多人民群众在美丽家园过上幸福生活。

  今年9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广东共有10地入选。其中,榜上有名的粤北乡村清远市阳山县大崀镇松林村,打造了一条串联水库环游基地、田园综合体、生态休闲观光农场等景点的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去年,松林村接待游客约1万人次,全村实现休闲农业经营收入约200万元。“推开窗户就是河岸风光,约上朋友在这里散散步、钓钓鱼,是人生一大乐事。”该村一处农家乐体验园负责人介绍,如今每天都有许多人到村里打卡,体验农家乐项目。

  同样入选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还有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莲江村。该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凭借纵横交错的水网、千顷稻花等绿色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打造“珠海十里莲江农旅健康小镇”,吸引不少游客前往。

  根据《广东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到2025年,全省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珠三角行政村全部达到美丽宜居标准,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发展区8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标准。

  “广东乡村休闲产业资源丰富,发展农文旅融合的美丽经济,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条件。”危旭芳表示,在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各地可以以生态农业为基、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农耕文化为魂,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使“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的全面提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