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首页 > 要闻动态 > 媒体报道

南方新闻网:薪火相传砺使命——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坚守岗位传承“血防精神”纪事

信息来源:南方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4-04-30 分享到: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疾病,属于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1种(类)被忽视的热带病之一。它曾是严重危害广东省人民健康的主要地方病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坚持科学防治。历经近半个世纪的艰苦努力,广东省于1985年10月在全国率先宣布全省消灭血吸虫病(传播阻断),2016年通过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等6部委关于“持续维持血吸虫病消除状态”的复核。截至2023年,广东省连续30多年巩固了全省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成果。

  在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保持着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长期深入基层,把青春年华贡献给血吸虫病防治和研究,只为完成消除血吸虫病,巩固成果的历史使命。2024年4月8日—14日,是我国首个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本届宣传周主题是“传承血防精神,加快消除进程”。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些广东血防的传承者、坚守者。

  扎根基层,“包工头”以实干见证初心

  “我很乐意被称为‘包工头’,这是一个亲切的称呼。”广东省寄防所退休专家黄少玉笑着对笔者说。

  黄少玉曾获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先进个人,全国丝虫病防治先进个人、全国血防楷模、广东省抗击“非典”二等功等荣誉称号。1987年,刚走出大学校门的黄少玉来到广东省卫生防疫站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工作,干起了当时最艰苦的疾病防控工作——丝虫病和血吸虫病防治与研究。三十余年的血防工作,黄少玉每年都有将近200天在基层各血防县区开展现场查螺和督导质控,成为全省基层血防人员口中的“包工头”。黄少玉对全省各地血防情况问题了如指掌,能够结合当地实际做出全面复核和周密的安排。正是因为他认真、严谨甚至“苛刻”的工作态度,才被全省基层血防人员称为血防工作的“包工头”。

  1988年9月,他前往阳山县犁头镇崩江、六洞和大蛇崆村开展丝虫病的普查普治工作,这是他第一次驻点查病,也是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现场经历。由于丝虫具有晚上出现在外周血液中的特点,他和基层工作人员手脚并用爬山10个多小时,深夜抵达村里挨家挨户为村民采血,用了将近一个月完成对该镇7800多人的血检和200多例丝虫病患者的复查复治工作。1989年,在他女儿出生后的第5天,他又从广州赶到粤西的雷州、徐闻等地驻点开展丝虫病的普查普治工作,一去又是1个多月。

  长期扎根基层一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血防工作,使他很快便掌握了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的钉螺孳生环境分布情况,成为全省血防地区钉螺可疑孳生环境分布的“活地图”。丰富的实践经验也促成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多年来,他发表相关科学论文80多篇,负责完成省科技研究项目2项、省医学研究基金项目3项,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我从毕业到现在一直从事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对这份工作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也觉得自己有责任为巩固广东血防成果继续努力,守护人民健康。”工作三十多年以来,黄少玉从“小跟班”到“包工头”,扎根基层,以实干见证初心。

  砥砺奋进,“黑珍珠”以实绩铸就使命

  “老一辈血防专家学到的知识和务实认真的品质,影响了我管理全省血防工作的作风和方法。”广东省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原所长邓卓晖曾发出这样的感慨。

  邓卓晖曾获“全国血防卫士”称号。1996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她坚守在血防战线上,从事血防工作长达27年。二十余年来,她尽职尽责,任劳任怨,把青春奉献给了血吸虫病防治事业。作为寄防所的所长,全省血防工作的“领头羊”,她每年跟随着老一辈血防专家深入全省血防地区,与基层一线血防人员一起摸爬滚打,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和监测工作,日积月累,一方面使她熟悉了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环境分布情况,也让她熟练掌握了查螺和各阶段查病技术操作方法;另一方面,也磨练出她吃苦耐劳、认真对待工作和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在老一辈血防专家的指导和带领下,她迅速成长,具备了优秀的专业素质和过硬的业务技术,有足够的能力开展全省血防工作的指导和人员的培训。

  2019年4月,广东省局部地区血防人员在常规监测中发现钉螺,这也是广东省时隔27年再次发现钉螺。虽然只是发现钉螺,并未真正出现血吸虫病疫情,但广东省委、省政府仍是高度重视,为了从根本上阻断血吸虫病传播途径,省政府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一定要彻底解决血吸虫病复燃的隐患。邓卓晖作为主要的技术专家,她牵头协助编制了钉螺区域环境综合治理等各种技术指引、方案等达30余份,其中她与多部门专家共同编制的《钉螺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是钉螺事件处理最核心的指导性文件,这份方案科学圈定了治理区域范围、规范了查螺灭螺、人畜查病及其他综合治理措施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多部门在这个方案指导下通力合作,全面科学地开展综合治理措施,快速有效处置了钉螺复现事件,切实消除钉螺孳生环境,进一步巩固了血防成果。期间,她曾前后30余次60多个工作日赴现场开展调查和处置工作,田间地头,常常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查螺、灭螺、环境改造、人畜查病、科普宣传、风险排查……长时间冒着酷暑在一线蹲点指导,她的皮肤被晒得黝黑黝黑,当地人都笑称她是“黑珍珠”。

  新形势下,血吸虫防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输入性的血吸虫病时有发现,疾病谱也出现了变化,新的科学技术也不断进步,仅靠以往的知识和技术难以胜任当前的血防监测工作。针对这些新问题,她积极思考,采取了多种措施和办法来提升全省各级血防队伍的素质和技能。比如,采取“请进来,拉出去”的模式,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开展技术培训;通过对各级血防人员进行不断的培训,逐步提高全省基层血防人员监测技术水平,把全省血防专业人员团结在一起,打造了一支有凝聚力、业务素质较好、专业能力较强的血防队伍。

  由于在血防战线上的突出表现,邓卓晖于2018年获得“全国血防卫士”称号。“不忘初心有担当,不求回报守清贫,不畏艰辛驱虫害,不辱使命送瘟神”的血防精神,已经潜移默化,深深印在了她的脑海里,唯有砥砺奋进,以实绩铸就使命。

  勇毅前行,“硬核队长”以实力康佑岭南

  “寄防工作有其光辉的历史,前辈们的经验我们不能轻易说放弃,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要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寄防工作,我们要向前看,向前走,不断积蓄实力,才能更好地践行疾控人‘一切为了公众健康’的使命。”这是广东省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陈经雕时常对所里的同事说的话,也是他一直践行的承诺。

  陈经雕是一名拥有20多年丰富经验的抗疫“老兵”。他于2019年3月任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次月初,在广东省局部地区有钉螺复现,作为寄生虫病防控的一名“新兵”,他马上申请下到一线蹲点,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到达现场后就马上与基层疾控的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的交流,在充分了解螺情的现况及目前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后,与基层疾控的工作人员一起制定了开展现场工作可行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担任病原微生物检验所P3管理室室主任、广东省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副队长时,陈经雕就以其过硬的实验室检测能力和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被称为业内同行眼中的“硬核队长”。钉螺复现事件发生后,他敏锐地发现,由于广东省已连续多年未发现活钉螺,钉螺鉴定目前还主要以形态学特征为主,分子生物学方面还相对薄弱,所以立即组织实验室专家,亲自指导实验室开展钉螺的分子生物学检测鉴定,加班加点,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实验室分子检测的方式确认所采集到的螺为湖北钉螺。同时,对采集到的钉螺进行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与我国各地已知的钉螺基因序列比较,结果显示本次发现的钉螺与江苏、浙江、湖北等长江中下游地区钉螺同属一个支系,率先在广东省建立了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进行钉螺种群鉴定,有效为复现钉螺溯源和疫情处置提供了科学依据。由于表现突出,他在2021年4月被广东省公共卫生与重大疾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钉螺疫情处置和环境综合治理先进个人”。

  2023年3月,升任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后,他越发深刻地体会到,传统监测技术和信息收集方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血防工作需求,人工的监测方式如人工查螺、粪便查虫卵等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受工作人员的经验、技术限制,监测质量难以保证;此外,传统的信息收集方式繁琐复杂,数据统计、分析应用和可视化均受限制,无法快速实现风险识别和科学应对突发事件。针对这种现状,陈经雕同志与所里的专家团队一方面积极探索监测技术的创新,如通过环境DNA富集检测的方法创新中间宿主螺的监测方式,通过推动使用粪便分析仪的方式改进人群查病的工作模式;另一方面不断加快血防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动集数据采集、分析、预警、预测、可视化为一体的血吸虫病中间宿主孳生环境实时、动态管理系统的建设,探索推进包括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的管理向数字化、信息化转型升级方向发展,提升全省寄生虫病防控监测预警技术能力,为新形势下新一代“血防人”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承前启后,“新一代”以实效继往开来

  如今,广东血防团队注入了新鲜血液。

  廖宇煌,2019年成为了寄防所的一员,按照所里的安排跟着老专家黄少玉开展血吸虫病防控工作。他第一次跟黄少玉下现场的经历,至今仍历历在目。那次是到基层开展藁杆双脐螺的分布调查,当时有一块孳生地是位于村旁的污水沟里,水都快呈黑色,炎热的天气,伴随着让人作呕的腥臭味,他看到老专家很自然地就下到水沟里去,蹲在水沟里查螺。廖宇煌感到非常震撼,“要做好这份工作并不容易,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不怕臭是基本要求。”前辈们的敬业和奉献精神,在那时就深深刻在了他的心里。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只要一有机会,他就跟着黄少玉深入基层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和监测工作,在老专家“手把手”的传帮带下快速掌握了血防相关技术的操作方法,熟悉流行区的钉螺环境分布情况;同时也跟着老专家在田间地头学习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如他所言:“我们的工作一定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要跟当地的干部群众打成一片。村民们都是很朴素的,只要你真诚对待他们,他们也会真心地对待你,要到他们身边去,虚心学习,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这些都成了廖宇煌到基层开展工作的“宝典”和“秘籍”。

  2023年,这一年也是廖宇煌的小孩刚出生的第一年,100多天出差在外,他错失了小孩很多重要的成长瞬间,虽然很可惜,但这是工作的责任使然,这也是他从前辈们身上继承的敬业爱岗精神。新的征程又要开始,新的一代将沿着前辈们的足迹继续向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通讯员:粤卫信 周超凡 刘珺 罗晶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继续访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