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技术指南(试用)
随着艾滋病防治领域的科技进展,以艾滋病抗病毒药物为核心的生物医学干预措施逐步发展和完善。艾滋病病毒(HIV)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就是一种利用抗病毒药物阻断艾滋病病毒暴露后传播的生物医学干预措施,是艾滋病综合干预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暴露后预防为处于HIV高暴露风险的人群提供了紧急阻断的机会,有助于减少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目前已经在全球广泛推广应用。
我国艾滋病防控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截至2019年底,全国报告存活感染者96.3万,死亡31.6万例。疫情地区分布不平衡,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2019年报告感染者中经异性传播占比为73.8%,经男性同性传播占比为23.3%。性传播波及范围广泛,影响因素复杂。尽管我国艾滋病防控形势严峻,但防控措施尚不完善,暴露后预防技术措施尚未在我国广泛应用。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部门联合制定了《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要求“进一步推进暴露后预防措施”。
为落实《实施方案》提出的任务要求,推进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工作在我国全面实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部分省份试点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制定了《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预防技术指南(试用)》(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涵盖了艾滋病病毒非职业暴露后预防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HIV暴露风险评估,PEP适用性评估及实施,PEP依从性教育及综合干预以及PEP随访管理。《指南》在反映国际暴露后预防最新技术进展同时,力求贴近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实际,旨在为全国各地艾滋病防治机构开展暴露后预防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来源:中国疾控艾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