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首页 > 健康教育 > 疾病索引

S

信息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1-08-17 分享到:

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 患者受感染后,大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腮腺同时肿大,2-3日内达高峰,面部一侧或双侧因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过敏,开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颔下腺、舌下腺及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12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有时可稍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沙门菌

  沙门菌属(Salmonella,简称沙门菌)是一类寄生于人和动物体内,特别是家禽类及猪的肠道中的最常见病原菌之一,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沙门菌属迄今已发现的血清型已达2500多种,能感染人类的血清型约1400多种。由于沙门菌主要引起人类伤寒、副伤寒和食物中毒,于是将沙门菌分为伤寒(含副伤寒沙门菌)和非伤寒沙门菌两大类。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通俗地说就是吃出的病。按致病因素分类,包括化学性的(农药、亚硝酸盐、真菌毒素等)、生物性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有毒动植物的(霉变甘蔗、河豚鱼)及毒蘑菇等。而多数的食源性疾病是由于吃了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食物所致。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 HFMD)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Cox Asckievirus) A16 型(Cox A16) 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 71)最常见。

水痘

  水痘是一种急性、高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病原体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传播。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突起低热、皮肤上分批出现皮疹,可伴随有轻微的全身症状。水痘的皮损常相继分批出现和成熟,首先出现斑丘疹(持续数小时),继而发展为水泡(约持续3-4天),最后留下颗粒型结痂。各时期的皮损可同时存在,身体遮盖部位比暴露部位皮损更多;头皮、腋窝、口腔黏膜、上呼吸道黏膜和眼结膜多见;刺激部位如有晒斑、尿布湿疹更易出现。轻型、非典型患者有时皮损很少,不易发现。

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烈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染菌的鼠蚤叮咬,经人的皮肤传入引起腺鼠疫,或直接经呼吸道传入引起肺鼠疫,均可发展为败血症,病死率极高,为我国法定甲类传染病。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是否继续?
放弃
继续访问继续访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