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全国质量强链经验交流现场推进会在广州召开,会上发布了质量强链工作阶段性成果和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目前全国绘制了质量图谱477份,实施重点攻关项目2284个,编制质量问题清单6123份,解决质量问题5666个。
质量强链是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服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市场监管总局设立质量强链专项,聚焦产业链供应链重大瓶颈问题,重点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加强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产业链供应链质量一致性管控、关键共性质量问题协同攻关,通过强化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更好发挥质量在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建圈强链、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2024年,质量强链专项启动实施十大标志性项目,部署了146项质量攻关任务。目前已有1项国家标准通过投票,18项国家标准和计量技术规范进入征求意见阶段,16项计量装置和标准物质进入研制测试阶段,移动机器人等9项检验检测技术方案完成设计,高压驱动芯片检测模块等3项关键检测部件完成初步性能测试,6项认证技术方案形成初稿。
会议强调,市场监管系统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综合运用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手段,全方位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升级,着力构建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生态圈,为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铺好赛道,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做好质量支撑。
记者从现场获悉,广东全省市场监管系统积极探索质量强链路径,联动21个地市全面开展50条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试点,帮助3.5万家链上企业解决5.8万个质量瓶颈问题,为广东产业链由大向强注入新动能。
目前,全省各地累计投入1.13亿元用于推动50条重点产业链质量提升,保障质量强链工作加快推进。省财政按照每个新批准筹建的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不低于1000万元的标准安排配套资金,为产业质量强链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建立363名质量工作专家队伍,推动“链主”企业牵头建设27个质量提升培训基地,打造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链高质量人才培养平台,为推进全产业链质量提升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广东还集中开展产业链质量难题攻关。聚焦智能装备制造、新型储能等15个新兴产业领域,组织绘制50张产业链质量图谱,形成重点攻关项目清单268项、质量政策工具清单163项。推动全省3.6万家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覆盖30条产业链,围绕高分子材料、新一代信息通信等产业领域设立“产业链首席质量官”,带动165家链员企业质量管理转型。开展“一链一策”创新试点,发动52家“链主”企业、325家链员企业及129家专业技术机构开展质量攻关,推动一批质量难题有效解决。
下一步,广东省市场监管系统着眼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着眼发展新质生产力,着眼补齐最突出短板,持续完善一批质量强链配套政策措施,推动质量强链方法模式创新突破,以质量链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提高韧性,助力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打造一批质量强链建设标杆项目,助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强一批支撑建圈强链的质量基础设施,助力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助力强化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为建设质量强国贡献广东力量。
南方+记者 宾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