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了全方位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的阶段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擘画了建设质量强国的宏伟蓝图。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推进质量治理现代化,既是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内容,也将为建设质量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质量基础设施是促进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国际贸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被称为基础之基础。无论是载人航天、深海探测,还是万物互联、人工智能,甚至是家政服务、医疗养老、网上购物等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质量基础设施的支撑保障作用。拥有先进、高效、协同、开放、现代的质量基础设施是建成质量强国的重要标志。质量基础设施涵盖标准、计量、检验检测与认证认可四大要素,要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求,优化质量基础设施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着力推动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协同发展。
为此,今后需要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优化质量基础设施管理。通过建立高效权威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加快推进计量技术机构、标准化运行机制、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运作与监管等一系列改革创新,分步推动和实行质量基础设施分级分类管理。二是加强质量基础设施能力建设。优配置,要合理布局国家、区域、产业质量技术服务机构,努力建成系统完备、结构优化、高效实用的质量基础设施。强研发,要加快实施质量基础设施能力提升行动,重点在量子化计量、标准数字化、高端检验检测装备研制和认证认可多要素集成等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发展新型标准化服务工具和模式。育品牌,要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推动形成检验检测认证知名品牌。三是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要重点围绕科技创新、优质制造、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关键领域,持续开展质量基础设施助力行动。支持跨行业跨区域跨国境开展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要素集成融合,更好发挥我国质量基础设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效能、体系效能。
质量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必须下好质量治理体系建设的先手棋,全面打造兼顾国际国内各方关切的良好质量发展生态,在有序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的进程中逐步实现质量治理现代化。当前,我国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质量强国建设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存在要素不全、能力不强、保障不力等问题。今后一段时期,需要从加强质量法治建设、健全质量政策制度、优化质量监管效能、推动质量社会共治和加强质量国际合作等方面重点发力,推动质量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质量,一头关系经济发展整体效益和水平,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另一头连着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关键。建设质量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着力加快质量基础设施改革创新,加强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将为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作者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蒋家东)